而从陆续揭开的财年年报看,全球医药产业整体增长和盈利能力乃至新产品储备还过得去。生机勃勃的药企裁员自保的原因何在?
虽说每家裁员药企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五年全球发生了很多“黑天鹅”事件,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纵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一百多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这些年积累的风险让产业界无法判断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未雨绸缪,及早调整经营布局乃至裁员就显得可以理解。
然而,有的药企逆向操作,非但没有“捂住钱包”“卸掉包袱”,反而热衷于证券投资。
剥离非核心业务
三、四月份是中国上市公司发年报的季节,云南白药2021年报披露证券投资亏损19.29亿元引起业内注意。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面临不确定性变化,加之新冠疫情反反复复的大背景下,各家药企都在“捂住钱包”“卸掉包袱”以图自保,这家药企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动作和结果让业内大跌眼镜。翻看近几年年报发现,从2018年大股东变化开始,这家药企就有72亿元证券投资,此后逐渐递增,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别有88.21亿元、112.3亿元及104.8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作为合法和公开资本市场的法人投资者,亏损和盈余都是投资的结果,实属正常。不过,从药企投资的时机看,2019到未来两三年属于风险不确定时期,实体企业在证券市场投资需要非常谨慎,即使盈利而不是亏损,也仅仅是增加了股东在这个年度的回报率,而对药企核心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目前,多数药企都在剥离与主业关系不大的业务,如保健品、食品等,更有一些药企保制药业务剥离商业业务,即使在制药领域也进一步聚焦核心领域,保优势业务剥离非优势业务。核心目的是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确保主业,从而在非常时期活下来,在活下来的基础上聚焦细分领域提升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分析,炒股亏损近20亿元的药企行为和结果就显得不是很“专业”。
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创始人乔治·默克也曾说过:“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利润,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基因泰克创始人赫伯特·伯耶一直强调制药企业一定要有科学驱动型文化,要以病人为中心,以药品为导向。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充满竞争的世界医药市场中冲出重围进入第一梯队,与其信守的文化直接相关,也与其探索出适合自己所在产业的发展规律有关。
从境界角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游戏规则的事,是否就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否规避企业风险?能否提升竞争力?毋庸讳言,上市公司掌门人必须扪心自问并回答这些问题。作为掌门人,如何对投资方、员工负责?
保现金流以避险
非常时期和不确定性大的时期,药企规避风险显然比多赚些钱更重要。如果药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准备,将对承担和化解未来风险、度过不确定性时期将有很大助益。
一是,尽可能规避风险。这主要指避免多元化、慎重业内多元化,慎重对外投资。因为未来的风险来自哪里、在什么领域,现在很难预测,用惯性思维很可能步入陷阱。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活下来的企业的经验证明,非常时期收缩战线、聚焦有限领域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复杂性。降低风险等级非常必要。
二是,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充足的现金流可使公司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活下来。只要活下来,危机过后便是机会,才能抓住机会。
三是,为危机过后保留、准备和创造机会。尽可能保持核心业务、保留核心骨干,为未来重新崛起留下火种。非常时期将有限资源放到科学、技术研究和新药开发,将有利于市场复苏时竞争能力再上新台阶。即使十分困难,也不要做有损品牌、质量和客户利益的事。